携手共进
创造美好未来

忆苦思甜的文章(忆苦思甜的文章600字)

忆苦思甜的文章(忆苦思甜的文章600字)

文章围绕“榆钱饭”,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榆钱饭》是现代著名作家刘绍棠的文章,被选入了小学语文课本。它写了作者三个不同时期吃榆钱饭的情景:①小时候,年年青黄不接春三月,榆钱儿就是穷苦人的救命粮。②十年内乱中,久别的榆钱饭又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③改革开放后,“忆苦思甜”,想“吃一顿榆钱饭”。

节俭养德征文文章忆苦思甜爱粮粮节粮感言怎么写

今天,老师给了我一本《我的祖国》,这本书讲述了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强大,直至实现东方巨人的超越——圆梦奥运的历程。我们的祖国拥有壮丽的山河,历史悠久的名城,发奋图强的人民,读完这本书,我为我是一名中国小学生而感到骄傲。书中第三课《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让我印象最深。书上说21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6亿,却依然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在粮食问题日益凸现的今日,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虽然现在经济发展较快,但还有很多人吃不饱,有些贫困地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面对我国粮食恐慌这一严峻现实,有位叫袁隆平的爷爷,通过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品从300公物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1亿多人。袁隆平爷爷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在欣喜象袁隆平爷爷这样的科学家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同时,我却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在我们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随处可见。吃了一半的面包、咬过一口的馒头、吃剩下的白米饭,这些在困难时期想吃都吃不到的食物最终都进了垃圾筒。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想就错了,我们来算一笔帐,如果每个同学每天扔掉一块面包,那全国将浪费多少粮食?诸葛亮曾告诫他的儿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简朴,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美德,浪费是一种可耻行为。科学家们一边在努力研究如何解决粮食危机,我们却在另一边浪费粮食,照这样下去,这个危机不但解决不了,而且会更严重。从小我们就学会了一句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句诗的含义呢?暑假时我曾在水头田垅里看到农民伯伯、阿姨们,头顶烈日,有的脚踩打谷机,汗流浃背,浑身湿透;有的弯腰弓背,在烫脚的水中插秧的情景,才懂得一粒粮食一滴汗的真正含义。是呀,每一颗粮食都是农民的血汗凝成的,我们一定要特别珍惜。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的感受更加深刻了,爱惜粮食,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为国分忧的举动。小朋友们,让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勤俭节约,爱惜粮食,不要再浪费资源了。……

关于忆苦思甜的作文

五六十年代,破土房——
 一张破木桌置于屋子正中。桌面不平,桌脚也缺了一只。两块大石头垫在缺的桌脚下面,七条形状不同、高矮各异的破凳子随意地放在桌子四周,还有几块缺角的灰青色砖块叠放在一起,放在桌子一边。
桌面上,九个小些的碗里分别盛着半碗灰不溜秋的“白米饭”。另外两个稍大一点的破土碗中放着又黑又硬的冷饮馒头和用水焯过的几根小得可怜的野菜和两条咸鱼。
  八九十年代。砖瓦房--
  一张见分刚漆过的八仙桌放在屋子正中。四周整整齐齐地放着八个方凳。桌子上,八个大瓷碗。一个小瓷碗里盛着满满的雪白的大米饭。三个大瓷碗边摆着二个盛着酒的小瓷杯,另外五个碗边放着五杯满盛汽水的玻璃杯。桌子正中,放着一盘油炸鲤鱼。还有腊肉、糖醋排、酱肘子、红烧肉…….。可不能忘了,油炸鲤鱼旁边摆上了一盘又白又香的大馒头。
  二十一世纪。小洋房--
  一张精致的楠木桌。桌面被工匠磨得蹭亮,都能照出人影来。楠木桌周围放着五个靠背椅子。桌子上,五个小巧精致的瓷碗里分别盛着半碗晶莹剔透、粒粒饱满的“泰国珍珠米”。四个碗边放着高脚玻璃杯,里面盛着香醇的葡萄酒,另一个碗边盛了大半杯豆奶。桌子正中,放着青蒸鲤鱼,黄闷大鳖、油炸海螺、多愁猴头菇粉烧肉……。当初那苦涩的野菜,如今也摇身一变,成为一道美食,摆上餐桌。盘中五颜六色的馒头,什么南瓜馒头、玉米馒头、红枣馒头、绿豆馒头、荞麦馒头……令人一阵眩晕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707225630@qq.com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www.rujiaoqi1.com/343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