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
创造美好未来

重庆土话(重庆土话方言)

重庆土话(重庆土话方言)

重庆经典方言:丰都话、云阳话、巫溪话、开县话。

1、丰都话

丰都这块地方很独特,她的本地语言和周围的区县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语调平直,且语言独特,和普通话相比,没有边音,丰都话是没有ian、yan等音,代之以in、yn。边边=边边(binbin),面条=(mintiao)。

2、云阳话

云阳话很有特点,含贱是淘气的意思,在整个重庆话里也比较特殊。

3、巫溪话

云阳话流行于渝(重庆市)东北,主云阳县境内。在以镇为行政区域名称之前,是以区公所为单位的,有些地方还以区称呼各个镇。在六区附近及其他的部分地区的周边农村有一个搞笑的发音,就是遇U音就读作OU。 楼区那个逗逗上的个走长他姓豆”,它实际想说:六区那个角角上有个组长他姓杜!

4、开县话

开县方言属于四川方言。因此,开县方言的词语与四川方言大同小异,其中一些词汇很有特色,其中就是谢谢,而临近的万州也有不少人听不懂。

重庆方言顺口溜段子有哪些?

1、你美,你美,你鹰钩鼻子蛤蟆嘴,还有两条猪腿腿。

2、大欺小,癞疙宝。小欺大,有文化(抹桌帕)。

3、黄司黄司马马,请你嘎公嘎婆来吃嘎嘎;坐的坐的轿轿,骑的骑的马马。

4、听你吹,尿罐都要飞;听你说,尿罐都要落 ;听你叹,尿罐都要烂。

5、搬家搬家,搬到茅厮喀喀(ka)。

重庆话的日常用语

【新】没得力老:“无语”的进一步说法。或者,当遇到某件事感觉很吃惊,很惊讶。

霸道:不得了,很了不起,有时候我们对某件事情感到很高兴也会高呼‘霸道’。

嘎嘎(gǎ gǎ):肉的意思。

行式(háng sǐ):就是拽,也指一个人特别有能力,特别让人羡慕,用这个此的时候要根据情况来定它的感情色彩。

对头:对,好,要得,没问题的意思,在不想说话或想和稀泥的时候,别人说什么都可以用这个词对付。

巴心不得:就是正合心意,正想这样的意思。

正南其北:说正经的,不扯闲的意思。这是某人像某人强调一件事情重要性或表达起诚恳态度的习语。

重庆方言口头禅有哪些?

“铲铲(10.5%)”、

“哈板”(8.1%)、

“不晓得”(7.2%)、

儿豁

”(6.7%)、

“安逸”(6.5%)、

”爬”(5.6%)、

“噢豁”(5.5%)、

“洗白”(4.8%)、

“假把意思”(4.6%)、

“钩子痒” (4.6%)。

1、猪儿虫

猪儿虫是一种土话,是四川的老家的土话,其实原型就是一种差不多五厘米的虫子的,因为身体长的肥嘟嘟的,并且身上也是很墨绿的样子,看起来就是一个胖起来的猪一样。

所以就是猪儿虫,可想而知是很形象的啦,是一种蚕的幼虫。其实这种说对方的方式,就是一种要么骂对方不好看,要么就是说对方很可爱的样子的啦。

2、哈戳戳——是指一个人的智商不高,遇到事情脑壳转不过弯来,对事情的理解、处理与常人大相径庭。在我们重庆,有时候说别人太傻的时候就说:“你硬是哈的很哟”。

3、神戳戳——是指一个人的思维不正常,经常是跳跃性的思维,在跟别人交流时搭不上轨,表现出东一下、西一下的语言和行为特征。在小编的印象中,这句话一般都是亲近的人才会说的,因为比较得罪人。比如,大婶教育大叔不该乱说话时,就说:“你今天硬是神戳戳的嘞!”

4、千翻儿——是指爱捣乱、爱折腾,无贬义意思;贵州方言则是值婆婆妈妈、优柔寡断、捣蛋、坏、反复无常等意思。“你硬是千翻儿的很哟”。

5、你啷个楞个啷个耶——你怎么这样子呢,哈哈哈,这个词小编记得以前一名外地同学总是学不会。

当然了,重庆特色的方言还不止这些呢。比如聊天就有好几种,比如摆农门阵,吹夸夸。还有叫人勇敢就有莫怂,雄起。

重庆土话是什么?

重庆经典方言:丰都话、云阳话、巫溪话、开县话。

1、丰都话

丰都这块地方很独特,她的本地语言和周围的区县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语调平直,且语言独特,和普通话相比,没有边音,丰都话是没有ian、yan等音,代之以in、yn。边边=边边(binbin),面条=(mintiao)。

2、云阳话

云阳话很有特点,含贱是淘气的意思,在整个重庆话里也比较特殊。

3、巫溪话

云阳话流行于渝(重庆市)东北,主云阳县境内。在以镇为行政区域名称之前,是以区公所为单位的,有些地方还以区称呼各个镇。在六区附近及其他的部分地区的周边农村有一个搞笑的发音,就是遇U音就读作OU。 楼区那个逗逗上的个走长他姓豆”,它实际想说:六区那个角角上有个组长他姓杜!

4、开县话

开县方言属于四川方言。因此,开县方言的词语与四川方言大同小异,其中一些词汇很有特色,其中就是谢谢,而临近的万州也有不少人听不懂。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707225630@qq.com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www.rujiaoqi1.com/34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