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狸子是
豹猫
,也叫猫狸子。
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从低海拔海岸带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m高山林区。 在半开阔的稀树灌丛生境中数量最多。空旷的平原农耕地数量较少,干旱荒漠、沙丘几无分布。
山狸子主要以鼠类、松鼠、飞鼠、兔类、蛙类、蜥蜴、蛇类小型鸟类昆虫等为食,有时潜入村寨盗食鸡、鸭等家禽。广泛分布于中国(除了北部和西部的干旱区) ; 从阿富汗,经印度次大陆,延伸到东南亚、俄罗斯和朝鲜。
山狸子形态特征
头体长360-660毫米;尾长200-370毫米;后足长80-130毫米;耳长35-55毫米;颅全长75-96毫米;体重1.5-5千克。豹猫在中国也被称作“钱猫”,因为其身上的斑点很像中国的铜钱。体型和家猫相仿,但更加纤细,腿更长。南方种的毛色基调是淡褐色或浅黄色,而北方的毛基色显得更灰且周身有深色的斑点。
图案总是独特的,而且一般由头到肩有4条主条纹,很宽很明显,但到了脊柱就消失了。体侧有斑点,但从不连成垂直的条纹。明显的白色条纹从鼻子一直延伸到两眼间,常常到头顶。耳大而尖,耳后黑色,带有白斑点。两条明显的黑色条纹从眼角内侧一直延伸到耳基部。
内侧眼角到鼻部有一条白色条纹,鼻吻部白色。尾长(大约是头体长的40-50%),有环纹,至黑色尾尖。头骨方面,鼻骨没有外翻;上颌有凹入的喙突,成熟个体的眶后环有时是完整的。
山狸子学名叫什么
山狸是猫科动物。山狸别名豹猫、野猫、狸子、铜钱猫、石虎,哺乳纲,食肉目,略比家猫大。山狸体长为36—90厘米,尾长15—37厘米,体重3—8千克,尾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山狸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从低海拔海岸带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m高山林区。
山狸的体形十分匀称,头圆吻短,眼睛大而圆,瞳孔直立,耳朵小,而呈圆形或尖形。牙齿的数目减少,只有28—30枚,但很多牙齿的形状变得很强大,同时连带着上下颌骨也变得短而粗壮,而控制颌骨的肌肉及附着的颧弓也变得更坚强有力。
山狸的窝穴多在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中。主要为地栖,但攀爬能力强,在树上活动灵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动较多。独栖或成对活动。善游水,喜在水塘边、溪沟边、稻田边等近水之处活动和觅食。
山狸皮的商品叫狸子皮,是野生细毛皮中产量较大而廉价的皮货。北方山狸皮的毛长绒厚,御寒性强,苏州地区和南方各省的山狸皮毛鲜亮,以美观著称。
山狸子指的是什么动物?
东北山狸子是猞猁。
猞猁俗称山狸子,体型似猫,又大于猫,体型粗壮,尾巴极短,尾端呈黑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喜欢寒冷,基本生活在北温带寒冷地区的高山地带,栖息环境极富多样化。喜欢独居,会游泳,耐饥性强,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北部。
猞猁的特点
外形似猫,但比猫大得多,体重40千克左右,体长90-130厘米。身体粗壮,四肢较长,尾极短粗,尾尖呈钝圆。耳尖上有明显的丛毛,两颊有下垂的长毛,腹毛也很长。成年狞猫跟猞猁的区别还是蛮明显的,狞猫身体的被毛为橙色、黄色、酒红色或棕灰色,全身上下只有脸部拥有黑色斑纹,四肢长度和骨骼比例也跟猞猁有着显著区别。
山狸子是什么动物?
山狸子是
豹猫
,也叫猫狸子。
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从低海拔海岸带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m高山林区。 在半开阔的稀树灌丛生境中数量最多。空旷的平原农耕地数量较少,干旱荒漠、沙丘几无分布。
山狸子主要以鼠类、松鼠、飞鼠、兔类、蛙类、蜥蜴、蛇类小型鸟类昆虫等为食,有时潜入村寨盗食鸡、鸭等家禽。广泛分布于中国(除了北部和西部的干旱区) ; 从阿富汗,经印度次大陆,延伸到东南亚、俄罗斯和朝鲜。
山狸子形态特征
头体长360-660毫米;尾长200-370毫米;后足长80-130毫米;耳长35-55毫米;颅全长75-96毫米;体重1.5-5千克。豹猫在中国也被称作“钱猫”,因为其身上的斑点很像中国的铜钱。体型和家猫相仿,但更加纤细,腿更长。南方种的毛色基调是淡褐色或浅黄色,而北方的毛基色显得更灰且周身有深色的斑点。
图案总是独特的,而且一般由头到肩有4条主条纹,很宽很明显,但到了脊柱就消失了。体侧有斑点,但从不连成垂直的条纹。明显的白色条纹从鼻子一直延伸到两眼间,常常到头顶。耳大而尖,耳后黑色,带有白斑点。两条明显的黑色条纹从眼角内侧一直延伸到耳基部。
内侧眼角到鼻部有一条白色条纹,鼻吻部白色。尾长(大约是头体长的40-50%),有环纹,至黑色尾尖。头骨方面,鼻骨没有外翻;上颌有凹入的喙突,成熟个体的眶后环有时是完整的。